剖析资本主义危机 展望社会主义未来
http://www.clskl.com 2014-06-23 11:51:10 来源:光明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第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专家观点集萃
资本主义危机与社会主义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霸权主义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着强大的金融、科技、文化和军事霸权。世界社会主义是否没有前途了呢?不是。第一,在当今世界,以美国领衔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使资本所雇佣的人数愈来愈少,而产品价格和质量却愈具竞争力,因而产品的市场便愈具全球性。第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国际资本流动速度以几何级数加快。国际资本可以脱离实物经济和生产环节,在金融及其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领域,在瞬间就能掠夺别国和他人的大量财富,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几何级数的增长。正是主要基于产品的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高度垄断,使得穷人愈来愈多愈来愈穷,富人愈来愈少愈来愈富。换句通俗的话讲,绝大多数穷人甚至连生活必需品也购买不起,已经没有多少钱可供富人再来榨取。第三,因特网还会使先进的革命理论的传播变得如同国际金融资本掠夺别国和他人财富一样便捷和迅疾。富人愈来愈富愈来愈少,穷人愈来愈穷愈来愈多这一状况的加剧,就必然会造就一批又一批对于国际垄断资本来说是“比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革命家,并进而发展壮大由先进理论武装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队伍。随着资产阶级掘墓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则是可想而知的了。因此,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但不是距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越来越远,而恰恰相反,应是日趋接近。当然,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中组部原部长 张全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居安思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个时代主题下都会形成特定的时代潮流。但是,不管怎样,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不会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当今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秩序重建步履艰辛,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没有解决的两大问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世界大潮之下,各种政治势力,各国政治精英,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作出明智选择。切实遵循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享发展机遇,共谋世界和平,共对各种挑战,携手共建一个新的世界,实现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特别深刻地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其中包含着敌对势力对我们“西化”、“分化”的危险。我们要居安思危,认真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好,把我们党建设好,使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科扬:
中国道路要应对好西方挑战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调整,主要表现为:其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调整。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相对均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目前依然巨大,发达世界仍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70%,发达国家在全世界的分量仍然举足轻重。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其二,国际政治格局加速向多极化方向迈进。世界格局正经历的调整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力量,使世界上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围堵中国的战略图谋也越来越强烈。金融危机后,在全球失衡和中国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各种针对中国的不公正指责,归根结底,原因就是不愿意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围堵中国的战略图谋只会越来越明显和强烈。这对我们如何利用好依然存在的战略机遇期,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是一个必须妥善加以应对的挑战。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秘书长 李力安:
“资本主义永恒”神话失色
这场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性危机的表现。全球性经济危机暴露出两种制度的不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同样受到了影响和损失,但仍以7%—8%的速度稳步发展,顶住这场危机的根本是社会主义制度。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仍在蔓延。美欧主要经济体不仅还看不到复苏的明显迹象,甚至还有向长期衰退演变并向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演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学者和民众开始反思这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泛滥多年的新自由主义,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方法。党的十八大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取得伟大胜利,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汝信:
资本主义金融帝国衰落现端倪
有些西方学者(其中也有左翼学者)鉴于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垄断资本势力的扩张和加强,提出关于全球化时代世界新秩序的理论、即“新帝国论”。他们认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次“后现代转型”,帝国主义统治业已衰落,民族国家行将消亡,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已经形成,其重要标志就是新型“帝国”的出现,实质上是资本帝国对世界的全面统治。历史的发展证明,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帝国主义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资本帝国的全球统治也只是某些人的幻想,远非人们不得不接受和认同的现实。无论是美国主导的“美利坚帝国”或是以欧盟为蓝图的“欧洲帝国”都是无法实现的反动的乌托邦。铁的事实是,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基本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面前摆着两种发展道路供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非资本主义道路。这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斗争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们之间的较量和博弈将决定世界未来的前途。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卫建林: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世界,是一个物质财富大幅增长而贫富两极分化和不平等空前加剧的时代,一个因为失业率增长而丧失现在和因为青年失业率更大的增长而丧失未来的时代,一个在光怪陆离的经济泡沫中翻滚而历史倒退、文明萎缩、社会动荡、战乱迭起、自然灾难严重的时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许诺全球的民主、自由、和平、富裕,已经成为史无前例的伪命题。
苏联解体以来的历史,使社会主义遇到两次考验。一次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进攻。另一次是民主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诱惑。经历这两次考验而“重新发现”的社会主义,比没有经历这两次考验,显然具有更加深厚的历史力量和生命的韧性。这就如马克思所说,革命的进展不是在它获得的直接的悲喜剧式的胜利中,而是在产生一个强大敌对势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拓道路的。社会主义是多数人参与和实现多数人利益的一种过程,一种永远的发现和创造。
二十一世纪属于社会主义
英国共产党主席 哈帕•布拉尔:
社会主义是更高人类文明阶段
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它们往往会显现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信贷危机、金融危机、股市崩溃等等。人们往往将本质与现象相混淆,以致开出错误的“药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策略规避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暂时取得成功,但注定要失败。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将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战争。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帝国主义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掠夺世界的资源而不给其相应的补充,进行战争破坏人类遗产而给人类的未来造成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社会主义国家抱有敌意,他们不会放弃粉碎社会主义的企图和努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好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实施起来很困难,但社会主义是唯一能解决不断深化从而必然导致战争的资本主义危机的方式,是解决资源危机、迎来人类更高文明阶段的钥匙。
美国共产党经济委员会委员 哈拉比: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未来的指路明灯
当前一场自1900年至今第三大的资本主义危机正在显现。自1900年起,现在我们经历的是第三次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旧体制的危机可以创生出一个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系统。资本主义威胁人类社会以及生存环境,人类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型。共产党的广泛存在对于领导劳动阶级实现转型具有关键的作用。1900—1907年的资本主义危机为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契机。那次胜利源于统治阶级对于劳动阶级施加的巨大压力。1941年,第二国际出人意料的垮台是由于第二国际的附属工会并未与第二国际团结一致,否则它们可以将欧洲的旧势力击垮。第二国际的轰然倒塌使资本主义得以发动空前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未来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其实质是吸收人民踊跃参加政治活动。党与基层之间需要保持迅速有效的双向沟通,信息量控制有度。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从限制领导的工资到领导轮岗制,密切党与基层的联系等。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教授 多博林科夫:
当代资本主义的三大危机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始的时候,人类正经历着在深度与规模上都无可比拟的世界性的全球资本危机,而造成如此严重危机的原因在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存在三大危机。首先是始于2008年末的又一轮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其次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危机,即包括人口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精神道德危机等在内的全面危机;第三是美国作为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霸权危机。这些危机彼此交织在一起,相互催生,相互加剧。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将推动社会主义力量在全世界的发展。21世纪将在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旗帜下度过,将出现大量社会主义国家模式。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不同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
德国哲学博士、经济学家 帕特森:
缺乏监管的自由资本主义面临末日
经济理论家普遍承认目前的经济危机的猛烈程度不逊于1929年那场世界经济危机。但是,他们只把这两场经济危机看作短暂的经济下滑。只有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旨对其进行比较,才能真正明白这两场危机意味着什么。资本主义的两大价值基础源于古典哲学和基督教。古典哲学使资本家懂得了个人主义的观念,放弃了家族成员的集体观念;基督教教给了资本家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和对体力劳动的认可。资本主义堕落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主义的家庭传统——把他们的财产留给后代。每一代得到的遗产都比自己工作赚来的多。进而财产和收入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家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创造性与平等的劳动之上的,而财产和收入的集中与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基础相矛盾。改造资本主义的核心是营造一个更公平的财产与收入的分配体系。在对企业不造成损害的前提下,用提高税收(尤其是针对遗产税)的手段削减债务,使国家摆脱对滥发国债的依赖。然而,实施该政策的前提是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发展;彻底摆脱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重造经济活动的价值原则。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教授 吉甘辛: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有重要作用
中国要充分吸取苏联的教训。真理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检验,如果管理者和空想家们只拘泥于理论的教条和假设而忽略现实,将会引发可怕的悲剧,这样的悲剧至少会使目标落空,更有可能适得其反。前苏联就是这方面的例子。而当我们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处理好理论、观念与现实的关系时,情况就会发生积极的转变。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的社会主义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屹立不倒,它还向世人展现出自身更高的可行性和更大的生产力,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巴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福斯蒂诺•戈梅斯、格拉迪斯•佩德拉萨:
全球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最深刻和最全面的危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危机,而不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危机。其本质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的危机。这个危机是四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一是马克思主义描述的生产过剩危机中经典的生产过剩;其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生产过剩,如美国的住房和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的出口导向的工业生产;其三是金融泡沫的破灭;其四是油、水和肥沃的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而导致的新现象。2011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已从2010年的5.1%下降到3.8%。对于201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估计是全球经济增长3.3%。2012年10月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大会对世界经济前景发出了非常悲观的信息。
人类面临的政治、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标志着世界进入关键的转型期。只有社会主义能够从一个民主参与和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面对这样的挑战。只有社会主义能为人们提供更先进的民主的生活方式,包括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所有领域,更公平地分配和使用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不断深入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也在加剧这个矛盾,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关于革命形势的经典判断。
法国巴黎大学教授 弗雷德里克•博卡拉:
资本主义整体利润率下滑导致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实体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过度积累及整体利润率的下滑直接有关。全球系统性危机的后续发展要求新的方案。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国家的崛起开辟了新世界诞生的前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普及对促成新的民主化的社会和与资本主义进行政治斗争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副院长 武明江:
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
政党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政治实体。虽然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遵循了多党制,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有数以百计的政党,但政党数目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文化的多样性,它和自由、民主的水平没有联系。实际上,在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少数北欧国家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状况。在其余国家,通常是一党独大,或是两党轮流执政。因此,一个健康的政治体制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效的权力控制体制,而真正的民主控制则是人民的控制。但这很难在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才有这个优势。社会主义国家尝试创新的成功将给予世界一个巨大的鼓励。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国防大学原政委、上将 赵可铭:
走共同富裕之路
当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尽管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之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人均收入水平则更低,而区域间发展又很不平衡。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让13亿人同步富裕是不现实的。我们党关于鼓励先富、促成共富的政策,反映了效率与公平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统一。邓小平同志强调,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实践表明,鼓励先富、促成共富的大政策在总体上是成功的。
党的十八大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强调了共同富裕问题,既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又将“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热烈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
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既强调发展生产力,又强调共同富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事实上是抓住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环节: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共同富裕就意味着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快速发展生产力,民生为重,共同富裕,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上写明的东西,马、恩、列都有明确的论述。社会主义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让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所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剥削与对立,平均分配,没有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但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和美好的生活。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存在阶级剥削与对立,存在贫富两极分化,不可能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全符合马、恩、列的理论指导。没有改马克思主义之旗,易科学社会主义之帜。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实行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私有化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干强:
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共同富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目标的中国化、大众化表达,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朴素共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来阐释共同富裕,会扭曲和修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主张人人收入均等,绝对平均主义,这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幻想;在私有制基础上,用转移支付等财政再分配手段缓和两极分化,搞最低生活保障,扩大就业、搞最低工资制,也不是共同富裕,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只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共同富裕,是最终趋向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真正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的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有人把贯彻“华盛顿共识”,实行私有化“改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有人把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对立起来,反对再提共同富裕;还有人主张把公有制为主体改为“公有制为主导”。这些观点以经济发展为论据,企图否定公有制为主体,抛弃共同富裕的目标,其实都是主张中国走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出现失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在警示人们,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动摇不得的。在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只有坚持市场社会分工制度与公有制经济的高效结合,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真正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居安思危应对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所长 张顺洪: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面临困境
无止境地追求利润是资本的本质。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甚至超额利润,资产阶级可以不择手段。掠夺和剥削弱小国家和地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表现和必然要求。为了追求利润,资产阶级除了在国内剥削工人阶级外,还极力在国外掠夺和剥削弱小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近现代,其主要表现就是极力推行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内部的贫富分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向少数富人高度集中,必然导致一国之内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内深化。主要表现为,资本向少数强国、富国集中,出现了穷国与富国的两极分化,今天则突出地表现为少数富裕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相对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将成为取代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条光明大道。
中国社科院信息情报院党委书记 姜辉:
世界社会主义的机遇与挑战
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和加剧,使得世界上社会主义及进步力量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得到实际的检验与支持,使长期以来政治理念和声音被忽视、被淹没的共产党等社会主义力量受到很大鼓舞,因而获得重新树立和整饬社会主义理论的好契机。面对国际范围内强大的右翼力量的联合进攻,共产党及左翼力量也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逐步由苏东剧变之后的各个孤立抗争转变为谋求左翼力量的团结合作,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规模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低潮中的局部高潮,这使世界上共产党及各种进步力量受到鼓舞,使他们看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希望,这无疑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最切实、最坚实、最可依托的“根据地”和“阵地”。在21世纪初的这场资本主义危机之后,世界社会主义会有一个大的作为和新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侯惠勤:
要有效抵制批判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西方核心价值观由于披着“普世”的外衣,不仅其意识形态性因此不易识别,而且一些重大理论界限也因此不易划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两大挑战:一是如何有效抵制批判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使我们在这场更为隐蔽、复杂的意识形态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个是如何培育、怎么提炼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要回应西方意识形态对我提出的两大挑战,就应进一步培育和提炼我国核心价值观。第一应该把十八大关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八个“必须”概括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应该把十八大关于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概括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员 王立强:
警惕美元对世界人民财富的掠夺
从国际金融垄断的本质和机制来看,美元不是“钱”,是金融帝国掠夺世界人民财富的锐利武器。以国际金融垄断和系统剥夺财富为基本特征的金融帝国主义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这个超级的财富剥夺网络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剥削有着显著的不同。美元本位制和“华盛顿共识”是金融帝国主义洗劫各国财富,构筑财富殖民地的基础,其基本特点是:以彻底解放资本,放任资本主导全球为核心,扫荡由国家主权构成的各种限制和妨碍资本自由的屏障。美元是他们欺骗世界,构建财富殖民地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利用手中垄断的海量美元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去洗劫世界财富是国际金融垄断集团的根本目的。
金融帝国主义的基本工具就是美元。美元本币制度作为全球认可的货币体系与金本位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是美元丧失了商品货币属性,带来了财富单向输送机制。第二是美元发行摆脱了所有的制度约束,进入了为所欲为的境界。财富的单向输送机制使债权和债务的关系完全颠倒,特里芬悖论看似有道理却没有在现实中兑现,其中的玄机就在于美国输出的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货币,而是“白条”。这就难怪在美国的贸易伙伴身上会出现一系列怪现象:和美国的贸易量越大越穷,得到的贸易盈余越多越离不开美元。美国的贸易伙伴完全沦为向美国输送财富的“殖民地”。从财富单向输送机制的出现到“财富殖民地”的建立,一个笼罩全球的剥夺体系在美元纸币的基础上成功建立并高效运转起来。不受约束地发行美钞是美元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主导、占据世界主导货币地位的根本原因。国际货币的体系优势是美元霸权的基石。由于美元成了国际主导货币,其他国家货币则沦为从属货币。汇率、利率和美元币值都变为金融帝国掠夺世界人民财富的锐利武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王湘穗:
重视资本主义危机中的币缘政治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资本主义历史上一场重大危机。这场危机既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又带有总体性危机的征兆。这场危机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普通经济周期的危机,而是美元体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与曾经领数百年风骚的西班牙—意大利城邦体系、荷兰体系、英国体系并列的美国资本主义体系的百年大危机。
若以币缘视角鸟瞰,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两个巨大的币缘圈:一个是占据世界经济近70%份额的美元币缘圈,另一个则是占世界经济20%以上的以欧元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欧元币缘圈。而在美、欧两个币缘圈内部,存在着一个垂直分工体系:顶端是由大量金融机构主导、提供金融服务的资本国家,中间层是主要从事制造业的国家,而低层则是提供各种初级资源的国家。币缘圈内部垂直分工结构造成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不平等权力格局,它与两大币缘圈之间存在的利益争夺一道,占据了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地位。币缘圈内多种矛盾和所在国家内部的矛盾纠结在一起,构成了危机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场景。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币缘政治行为体之间的矛盾出现了激化的迹象,呈现出爆发币缘政治冲突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国之间相互转嫁危机有可能导致目前的全球体系解体;二是区域国家间货币合作正在引起与全球货币霸权国家的冲突;三是围绕重建货币秩序主导权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此次危机动摇了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何重建全球货币秩序,已成为未来大国间政治的焦点。因此,围绕主导权的争夺将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