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长乐区社科联 >> 人文拾掇 >> 正文

琴江满族“台阁”戏

http://www.clskl.com 2016-02-17 08:53:43 【字号

          

     巷陌纵横,古韵缭绕,台阁戏,八卦城,神妙夺天工。每逢节庆日,在琴江村民中,流传着一种有200多年历史的,独具满族风情的文娱形式,这就是“抬阁”。它源于我国东北游牧民族,清代随八旗驻防的旗人传入琴江。旧时,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颁金节和农历毓麟宫庙会,村民常常举行“台阁”表演。“台阁”一般为妙龄少女为演员,演员通常由年龄不超15周岁,体重不超70市斤的身体健康匀称小孩经挑选、训练而成,小演员立于人抬着或轱辘板车撑载的会转动的小舞台上,走动演出,故又称"抬阁"

台阁演出造型设计巧妙。设计者必须根据剧情需要,做到顺乎自然,天衣无缝。为了不让人看出小演员是如何悬空在台阁上面,舞台与演员之间常要巧妙地安装进隐形转动器械,由演员服饰和道具隐蔽遮掩。如许仙借伞中,许仙立于台上,白娘娘则凌空单足点踩在伞沿,伞旋转时,白娘子身躯亦随之转动,俗称活机。“活机”设计的精巧,观众不知其中奥妙,感到神秘莫测,叹为观止。

 “台阁是一种民间群体性文艺表演,具有小型、流动特点,用一种称为旗语的少数民族语言演唱,所使用音乐为我国东北一种地方小调,俗称“台阁曲”。台阁戏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前,在草原上,满族祖先彪悍勇猛,放歌旷野,依据游牧民族的习惯,形成了流动的舞台。每届演出,舞台上演员虽只数人,台下配有吹、拉、弹、唱、锣、鼓、大小钹等乐工为其伴奏、伴唱、道白,含青壮抬工合计不下四五十人。至清末民初,台阁设计技巧逐渐发展为灯光布景效果,更加添色生辉。

台阁流传该村有二百多年历史,近三四十年濒临绝迹。改革开放后,国家帮助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发扬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19999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琴江满族村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极大地鼓励了改善村经济走发展文化旅游的路子。近年,在本民族几位老艺人和海外乡亲努力支持下,传统"台阁"开始复苏,首先参加了长乐县拆县建市大型庆祝踩街活动,受到各界群众赞赏,轰动县城,曾获美国华人地区媒体报道。不久前赴省城福州演出属新中国成立首次,在文化局、文化馆协助下,从艺术组织、指导、培训、设计、道具购置方面,仅本次参赛"仙女散花"剧目,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筹备,获得福州市第九届百花奖民间文艺大赛金奖。

台阁戏,从遥远的东北走来,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饱尝风霜,历经坎坷,依然魅力不减。琴江台阁现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