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长乐区社科联 >> 人文拾掇 >> 正文

四库全书中的长乐人

http://www.clskl.com 2014-07-09 15:46:49 【字号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籍的中流砥柱,是承前启后的“百科全书”。为了宣扬文治武功,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馆纂修古籍,经十年始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古名四库。在《四库全书》中长乐有十七人名列其中。

《四库全书》子部收录林慎思《伸蒙子三卷》、《续孟子》二卷。

唐·林慎思(844-880)字虔中,号伸蒙子,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今潭头镇大宏村)人。他心怀壮志,勤奋好学。咸通间(860-872),慎思兄弟五人相继“俱登进士第”,时称“五桂联芳”,实乃史上罕见。

《四库全书》《子》部《伸蒙子》三卷著作辑要,是这样评价:“《伸蒙子》一书:采前世君臣事迹,设为问答,以辩治乱之道。‘文章借古喻今,气魄雄放’。‘通书大旨纯正’‘讲明乎诚意正心之学’。‘议论明切,自成一家之言’”。

 林慎思认为尧、舜、周、孔之道,至孟轲而不传,故以继往开来为己任,倡言仁义,以治时病。为此,他著《续孟子》二卷,凡十四篇。

《四库全书》收录张元幹《芦州词》等集。

宋·张元幹,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他究竟何方人氏呢?《四库全书》集部辑要:“周必大‘跋其送胡铨词,’称长乐张元幹。淮阳王浚明‘跋其幽岩尊祖录,则称永福张仲宗。皆宋人之词,莫详孰是也。’”《辞海·张元幹条》说张元幹是长乐人。永泰人提出张元幹是永泰(永福)人。张元幹是永福人也是有案可稽的。但永泰张氏家族把张睦尊为一世祖。张睦何许人也?张睦,字泰和,居长乐“福州里”(今古槐镇福坊村),仕唐,封太师梁国公、榷货大王,庙在福州东街凤池坊。张睦生三子庑、膺、赓,庑居侯官(今福州),膺、赓迁永福月洲乡。张元幹祖籍长乐言之有据。

陈长方(1108-1148),字齐之,号唯室,岱边(今首占镇岱边村人)人。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著作颇丰。《四库全书》《子》部收录陈长方《步里客谈》二卷,集部收录《唯室集》四卷、附录一卷。

 林栗(1122-1190),字黄中,长乐罗联乡东林村人。宋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精通易学。《四库全书》《经》部收其《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

 宋·黄榦(1152-1221),号勉斋,祖籍青山下(古槐镇青山村)。其父黄瑀中举为官后举家移居闽县。他生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自幼聪颖,志趣广远。17岁时父殁,家道贫寒。淳熙二年(1175),他向刘清之求学,清之奇其才,令从朱子受业。淳熙九年(1182),朱子以仲女朱兑(字淑真)许配黄榦为妻。黄榦系朱熹女婿,集理学之大成,为朱熹传人。为此,《四库全书》收录《勉斋文集》(包括诗词)四十卷。在著作辑要中给予很高的评价:“其文章大致质直,不事雕饰,虽笔力未足为挺拔,而气体醇实,不失为儒者之言焉!

 林岊(1168-1249),字仲山,号苍林子,长乐沙堤(今潭头镇沙堤村)人。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解元,翌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曾出使安南,善政化民,理烦治剧,德高望重。《四库全书》《经》部收录其《毛诗谋义》十二卷。《毛诗讲义》不同凡响:“当光、宁之际,废序之说方盛。岊独力阐古义,以昭后生,勉敦实行,可谓笃信谨守者矣。”

《四库全书》《经》部辑录赵以夫《易通》六卷。赵以夫是宋代大词家。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甫,号虚斋,家在邑东芝岩、汾阳溪旁(今吴航街道东关村),晚号芝山老人。嘉定十年(1217)得中进士,宋理宗朝,历官资政殿学士、吏部尚书兼侍读同修国史。他除了被《四库全书》辑录《易通》六卷之外,尚有《虚斋乐府》二卷传世。《虚斋乐府》计有六十多首词。这些词格调清高,含蓄蕴藉,自成一家。清康熙三十年(1691),由朱彝尊、汪森选录的《词综》出版。此书为前此诸家词选之冠,故行世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书选取了长乐的赵以夫词八首。在《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中也收录赵以夫三首咏花词。

元·敖继公(生卒不详),字君善,长乐人,家吴兴。大德三年(1299)进士,博学多才,著作颇丰。《四库全书》《经》部收其《仪礼集说》17卷。其学问集汉学大成,后世多引用。清末学者皮锡瑞对敖氏之代表著作《仪礼集说》给予报高评价。

《四库全书》辑录“闽中十子”诗作。《四库全书》《集》部辑录“闽中十子”之一高棅的《啸公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集》部还辑录高棅《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

高棅(1350-1423)字彦恢,自称漫士,龙门后澳(今航城街道龙门村)人。明永乐元年(1403),待诏预修《永乐大典》。《唐诗品汇》始编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历经十年,编成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此书初编共90卷,所录共计620家,诗5769首。《唐诗品汇》引申严羽之说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颇有影响。同时给元末明初诗坛的萎靡习气带来了新鲜气息,使明诗宗唐走上了正道。

无独有偶,“闽中十子”之一的王恭《白云樵唱集》四卷及附录一卷、《草泽狂歌》五卷被《四库全书》《集》部辑录。王恭(1350-?),字安仲,长乐沙堤(今潭头镇沙堤)人。明永乐二年(1404)以布衣征入翰林,敕修《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修成,王恭就辞官回乡。他的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

明朝,长乐的柯尚迁、谢杰和谢肇淛的著作被《四库全书》辑录。

柯尚迁(1500-1580),字时益,号乔可,长乐十四都柯百户(今漳港街道柯百户村)人。1549年入贡国子监,1559年授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丞。他著《数学通轨》,对珠算发展有突出的贡献。《四库全书》《经》部收录其《周礼全经释原》十四卷。

谢杰(1538-1605),字汉甫,号绎梅,江田(今江田镇江田乡)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多次造船出海,著《使琉球录》六卷。《四库全书》《史》部收录其《使琉球录》二卷。

谢肇淛(1559-1624),字在杭,号武林。长乐江田人。1592年进士及第,官至广西按察使右部政使,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四库全书》史部收其《文觿》十七卷、《滇略》十卷、《北河纪略》八卷、《纪余》四卷、《长溪琑语》一卷,子部收其《文海披沙》八卷,集部收其《游燕集》二卷。

郑方坤(1693-?),字则厚,号荔乡,玉田村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雍正元年(1723)三甲六十名进士。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著述不辍,康乾时期罕有其匹。《四库全书》辑录其著作20部作品之多,尤其代表作《全闽诗话》一书,影响殊深。《经》部收其《十三经稗》,《集》部收录其《全闽诗话》十二卷、《五代诗话》十卷、《蔗尾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卷。

郑方坤生活在书香门第,其父郑善述为玉田第十四祖,文章品行名闻遐迩,他编撰了《玉田郑氏族谱》。这族谱是一方文献,影响深远,被福建省图书馆收藏。后郑善述举家迁往建瓯。郑方坤与其兄郑方城青少年即生活在玉田。

林谦光(生卒不详),字道牧,号芝楣,玉田镇坑田村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编成《台湾纪略》一卷,被录入《四库全书》《史》部。这本书意义重大:“十闽未足称边界,更有苍生在海隅。”(引自梁邦拉《读<台湾纪略>诗》)

另外,长乐江田梁春晖父子诗作被《四库全书》《集》部收录。

梁春晖,字时皇,号淑三,乾隆乙酉(1765)恩贡。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所著《云龛遗稿》为雍正所钟,被《四库全书》《集》部收录。其子梁珪,字至铉,号雪园。乾隆乙酉(1765)思贡。学问见长,常游南北,以诗抒情,所著《雪园诗集》也被《集》部收录。

从晚唐到前清,长乐出现这十七位人物,他们在哲学、文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不平凡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