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长乐区社科联 >> 学术研究 >> 研究成果 >> 正文

构建完善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http://www.clskl.com 2014-06-24 16:33:55 【字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再次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客观分析我市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积极谋划进一步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是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面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长乐市始终坚持“以文化涵养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长乐的目标,深入实施《长乐市文化强市建设纲要》,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被授予“福建省第三批省级文化先进县(市)”称号

一是突出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建成市少儿图书馆、陈怀皑艺术人生馆、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等文化场馆。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达标,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市文化馆、市博物馆通过国家二级馆达标,市博物馆荣获“福建省十大博物馆建设成果”称号。完成18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和提升工程,建成243家“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图书馆县级支中心和18个镇级、40个村级共享工程点,潭头、鹤上镇综合文化站被授予“福州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称号,潭头镇综合文化站被授予“福建省第七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称号。

二是实施精品战略,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精彩纷呈。举办第九届郑和开洋节、第六届民俗文化节、首届中国歌剧节长乐专场演出、“长乐杯”首届全省闽剧折子戏(唱腔)大奖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乐“爱之声”合唱团荣获“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和第八届中国音乐(合唱)金钟奖,其打造的冰心原创音乐生活剧“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今年“5.16”郑和开洋节期间成功演出。

三是强化文博工作,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圣寿宝塔与“天妃灵应之记碑”、漳港显应宫泥塑、九头马古民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琴江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圣寿宝塔、登文道(文石天妃宫)进入“海上丝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琴江抬阁”、“香店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乐张氏太极拳、长乐黄酒酿造技艺、长乐马头村闰端阳龙舟竞渡传统习俗等三项被列入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是坚持两手齐抓,文化市场整治成效明显。建立文化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成立长乐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文明行业创建单位”、“福州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称号

五是围绕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集中打造海西创意谷,以闽台文化创意园落户海西创意谷为契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网龙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项目 “天晴楼”即将投入使用。以闽台文化创意园落户海西创意谷为契机,加快园区建设,抓紧跟踪落实海峡数字出版基地项目落户我市有关工作。组团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签约项目总金额3亿元。连续举办两届长乐市动漫艺术展,促进动漫创意制作。

六是倡导全民健身,促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举办“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农村百队千场篮球赛等群体活动,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居)篮球场全覆盖、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完成镇乡(街道)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我市被授予“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市)”称号。我市运动员代表福州市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获17枚金牌,团体总分列县(市)区第16名。参加福州市第23届运动会获37枚金牌,并列金牌榜第五名。市少体校被评为福建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福州市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市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场馆有待进一步整合并充分发挥其效益。目前,我市文化场馆和文化主题公园遍布城乡(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场馆75个,其中城区18个,隶属我局的10个)。由于点多、面广,涉及镇乡部门多头管理,且大部分场馆没有独立机构和人员编制,仅靠1-2个临聘人员进行卫生保洁和门卫等日常简单管理,临聘人员待遇低,流动性大,加上日常经费紧缺,使得部分场馆管理不到位,不能做到正常开放,馆藏资料和展板没有得到有效地补充与更新,使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弱化了其社会教化功能。

二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总量和质量方面与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文化产品产量质量虽有所提高,但还没能形成能够代表长乐特色的文化精品。文化服务方面,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公共服务功能发挥不平衡,部分镇、村领导把文化建设当作软任务,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依赖思想,对文体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一些村的农家书屋平时都是关门,部分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且没有做到专职专用,村文化协管员多为临时指定的兼职人员,随意性大,且待遇偏低,每月补贴仅100元。基层社会体育辅导员缺乏。由于受现代传媒、现代娱乐多样性的影响,农村群众文艺活动开展有削弱趋势,送戏下乡等文艺演出遭遇冷落。基层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缺乏,农村文化活动相对单一,主要是观看地方戏,即使有开展文化活动,也通常是以老年健身队、舞蹈队和舞龙舞狮、鼓乐队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

三是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市共有各类歌厅、舞厅、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107家,各类音像店、书店、印刷彩印等78家,各类演出团体32家,点多面广线长,文化市场管理很难到位。特别位于乡镇村的这些场所,存在管理真空。这些娱乐场所中最为敏感的属于网吧,虽然平时都是作为重点监管场所,但有些业主受利益的驱使,网吧超时营业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仍有发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虽已组建成立,但只核定编制10名,目前到位9名,面对遍布城乡的文化经营单位,往往是疲于应付,执法力量仍显不足。由于文化市场涉及多部门管理,有些违法违行为涉及多部门执法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动,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仅停留在演艺娱乐、图书音像、文化旅游等行业,网龙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市才刚刚起步。现代传媒与网络信息咨询、会展庆典、艺术品交易、文化产品制作等产业尚未形成。现有的近300家文化产业中上规模的企业廖廖无几,文化产业总量低,整体实力弱,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显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够紧密,旅游资源多产品少、景点多服务设施少、文化场馆多效益少,造成年接待游客量较多,而经济效益较少,整个产业规模小,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偏低。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58%,这与全省、福州市平均水平以及我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五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竞技体育较为薄弱。目前我市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长乐经济实力和地位不相适应,严重滞后于群众体育发展。市少体校目前还属于“二集中”,项目布局不够齐全,目前仅设置田径、篮球、网球3个重点班,生源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水平教练。体教结合力度不够,学校体育有削弱趋势,全市体育传统校仅有2所,输送给少体校的苗子短缺,造成选苗、育苗、输苗渠道不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难度加大。此外,由于市体育中心实行免费开放,体校学生训练与群众健身锻炼产生矛盾,体校训练场地受到制约。

六是文化体育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市文化体育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中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文化体育系统一些急需的专业人才如编导、创作、群文研究、文博、图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创意制作、体育教练等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我市文体事业的发展。

三、机遇和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强国战略已成为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福州市委也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这些都为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市也先后出台《长乐市文化强市建设纲要》、《中共长乐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长乐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则》等指导性文件,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全市文化建设已蔚然成风,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都为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增添了内在动力。同时,近年来,我市文化建设积累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加上各级媒体的关注和宣传,为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此外,我市推进文化建设还具备独特优势:一是资源优势。长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现存文物点297处,文物保护单位79处。此外,还有郑和、董奉、怀海禅师、郑振铎、冰心等历代名人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二是区位优势。长乐位于闽江口南岸,具有滨江、临海、面台的区位优势,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市)和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境内有机场、码头以及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长乐加快文化建设的潜在优势。三是市场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消费将逐步成为消费增长点。长乐具有旺盛的文化需求市场,仅闽剧演出市场就占了全省四分之一,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同时,随着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和闽台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长乐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基础优势。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半小时文化圈的初步形成,都为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保障。

四、对策和思路

针对文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客观分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研究探讨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思路,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下一阶段,我市文化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共长乐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增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长乐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建设更加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长乐提供文化支撑。

1、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整合提升现有文化场馆资源,改变场馆多头管理的现状,充分发挥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托市旅游部门,成立专业公司,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产业优势,对全市文化场馆实行整合和统一管理,使场馆和文化公园与旅游实现联动,整合精品文化休闲旅游线路,进一步盘活场馆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凸显长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生态环境。按照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标准,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市级文化设施软硬件水平。巩固市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创建成果,启动图书资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筹建首占营前新区市文化艺术中心(含歌剧院、影剧院)。以迎接“八城会”为契机,加快推进首占营前新区市体育中心、东湖水上运动中心、省体育竞赛训练中心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注重文体设施的布局,优化文体设施资源配置,在乡镇(街道)、村庄总体规划修编中应优先规划预留文体用地。继续组织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推进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和农家书屋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展“农家书屋双十佳”评选,以点带面,使全市文化站、农家书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加挂“体育健身辅导站牌子,村文化协管员改为文体协管员,提高补贴待遇,做到专职专用,实现镇、村文体管理合一。建设社区文体室,推进健身路径进社区。对乡镇、村自建文化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的,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予免费开放的文体设施,市财政每年安排维护管理经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实施面向农村的流动文化服务工程,推动“三下乡”、艺术扶贫和送书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精心策划组织文化活动和精品创作,为建设更加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长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继续办好郑和开洋节、民俗文化节等标志性文化活动,举办长乐市第七届运动会、长乐市第十七届老年人运动会。做好市闽剧团新编历史剧《苏秦还乡》二度创作,抓紧排练,全力冲刺第二十五届全省戏剧会演,力争将其打造成闽剧精品剧目。大力开展“现代文明小戏”、“理论进闽剧”宣传演出活动,抓好剧本创作,提升思想性和艺术性,年计划演出闽剧“现代文明小戏”百场以上。提升“爱之声”合唱团专业水平,继续打造提升原创音乐生活剧“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继续办好“长山乐水”激情广场演出活动和社会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培育激情广场示范点。以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先进文化六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广泛组织闽剧、曲艺、舞蹈、歌唱、书法、美术和摄影等主题丰富、形式新颖、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比赛,开展送戏下乡、送文艺进基层和节庆文艺演出,组织开展全市文艺汇演,丰富城乡群众文体活动,活跃节日气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健全文化市场长效机制。以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伍建设,开展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建立网吧监控平台,实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将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通过网络抄告平台及时抄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有利条件,针对各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不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弥补文化市场执法力量不足。完善文化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定人、定位、定责任的三定措施强化对责任区文化经营场所的有效监控。依托市扫黄办,做到把握重点、创新机制、立足基层、重心下移,大力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建立基层“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队伍,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行动”。成立健全网吧、演艺、娱乐场所、出版和版权等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要优化产业结构。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海西创意谷、网龙动漫三期AI项目、闽台文化创意园、海峡生态文化创意等项目。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形成文化旅游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二要推动产业集聚。积极对接海西建设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引入和服务工作。结合临空经济区建设,积极推动海西创意谷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向园区集聚。在服务好现有的海西动漫之都一期、二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三期建设,继续抓好海峡生态文化创意项目后续工作。三是强化政策支撑。设立长乐市文化产业创新基金,扶持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优先纳入全市科技计划项目予以扶持。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平台,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规范文化产业发展。

5、加强体教结合,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一要全力抓好市少体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优化少体校项目布局,以备战福州市第24届运动会为目标,巩固篮球重点班和网球重点班,扩大田径重点班,增加举重重点班,引进田径中长跑项目,使在校学生数增至100人。以创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目标,严格遵循“选好苗子、着眼未来、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业训原则,针对每位教练员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实行绩效挂钩,要求每位教练不仅要带好队伍,还要抓出成绩。进一步规范场馆管理,处理好市体育中心、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市少体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制定具体开放时间和开放方案,解决好体校学生训练与群众健身锻炼之间的矛盾。二要加强体教结合,畅通选苗、育苗、输苗的渠道。体教结合是今后我市实现竞技体育突破的关键,针对少体校项目布局和体育苗子的需求,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动,制定体教结合实施方案,推进重点体育传统校建设,筛选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作为体育传统校,在原有长师附小、漳港中心校两所体育传统校基础上,拟新增长七中、侨中、梅花中学、金峰中心校、潭头中心校、江田中心校6所体育传统校。实行体育选苗育苗奖励机制,对输送优秀体育苗子的体育老师和教练进行分类奖励。抓好训练网点布局,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基础的作用,健全少体校重点项目与基层训练网点的布局建设,加强网点训练辅导工作,确保人才基地出人才、出效益。

6、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通过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建立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有计划地招收和引进编导、图书、文博、文化经营管理、体育教练等紧缺人才,加强体教结合,拓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对引进各类人才在住房、孩子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基层文化站干部、农村文化协管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工作,适时举办有关文化站管理、文物安全、非遗普查等培训班,全面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

(选送单位:长乐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