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长乐区社科联 >> 重要精神 >> 领导讲话 >> 正文

以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书写福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

——在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www.clskl.com 2014-10-10 16:17:41 【字号

冯 潮 华

2014926日)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总结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以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书写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第六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省社科联于200712月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六年多来,在省委的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省社科联团结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密切联系和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组织全省社科界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50多篇,引导社科工作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正确方向。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组织300多名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单位开展理论宣讲,举办了500多场专题报告会,听众达10多万人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470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产生了一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的重要论著,推动了理论研究深入开展。

大力加强社科类社团建设和管理。我省现有省级学会(研究会、协会)170个,民办社科研究机构17个。经过多年努力,已在107个学会中建立了党工组,标准化学会达44个。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和我省统一部署,已完成对60个学会的评估工作,省保险学会、金融学会、和谐社会研究会被评为5A级,37个学会被评为4A级,有力促进了学会建设。按要求组织学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开展新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得到民政部领导的肯定,省社科联获“全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坚持深入学会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会组织了数百场学术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会的生机活力,《平潭综合实验区实施自由港政策后的金融发展研究》等一批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为推动我省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扎实推进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成立县级社科联76个。中宣部在2012年第46期《宣传工作》上,以“福建加强县级社科联建设推动理论宣传普及向基层延伸”为题,介绍了我省的做法和经验。与此同时,已有13所高校成立了社科联,为高校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社科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认真开展社科界“走转改”活动。通过持续抓好理论宣讲进基层、理论研究进基层、社科普及进基层和社科学术社团进基层等活动,共组织了全省6000多名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应用研究成果,进一步弘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出成果、出人才作了有益探索。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思想库作用

深入研究事关我国、我省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产生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和重要决策价值的成果。《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储备研究》、《关于建立“中国钓鱼岛资料展馆”的建议》、《借鉴台湾“富丽农村”经验提升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建议将福建列入ECFA先行先试省份》、《〈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个别表述上的建议》分别得到温家宝、刘延东、孙春兰、汪洋、杨洁篪等中央领导批示。《平潭两岸特区共建共管模式研究》、《平潭两岸合作建设和平发展实验区研究》、《当前我省造福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等研究成果得到尤权、苏树林等省领导批示。《关于建立厦金海峡两岸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设想与建议》得到国台办领导的重视。

认真办好社会科学季谈会。先后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拓展福建发展空间和潜力”、“发掘朱子文化资源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等9场社会科学季谈会,组织省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为福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献计献策,尤权书记等省领导出席季谈会,听取专家意见,与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对季谈会予以充分肯定。按照省领导的要求,组织召开了“福建文化研究”座谈会,专家的建议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对整合福建文化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基地”建设。组织省委党校、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与晋江、漳浦、上杭、罗源、邵武5个县(市)领导召开联席会议,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整合研究力量,加强和改进调研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进行跟踪调研,取得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等一批研究成果,为破解我省三农发展难题提供了对策思路。

建立海西20城市21家社科联协作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于2009年建立了协作会制度,围绕海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培育海西特色文化品牌等课题开展科研协作,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协调发展、互动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两岸民间社团合作。与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就两岸民间社团在交流便利化过程中的使命和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中的作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两次赴台开展学术交流,与高雄慈善团体联合会、伊甸基金会等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增进了两岸学术界的合作和友谊。

开展对外学术文化交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对外开放,组织社科交流考察团赴澳洲、欧洲进行学术访问,重点考察社科研究、立项资助、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社科普及、社团建设等工作,分别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的部分高校和社团开展学术交流,签订合作协议。

(三)奋力改革创新,促进社科界多出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6年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84项,获得资助经费8145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加强在研项目管理工作,项目鉴定结项优良率达80%以上,得到全国社科规划办的充分肯定。积极争取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扶持原中央苏区所在地高校社科研究,龙岩学院等5所高校首次获得立项资助。《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政策研究》等5部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代表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展示了我省社科界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创造力。

省社科规划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6年共立项2446项,投入经费3483万元,项目研究经费从2007年每年1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800多万元。采取年度项目委托外省规划办组织匿名通讯评审,由省社科规划办统一组织成果鉴定等改革举措,不断完善省社科规划管理工作。设立青年博士项目,资助出版博士论著,扶持培养青年社科人才。在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16个省社科研究基地,与华侨大学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培养创新团队,争创学术精品,为新型智库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学术研讨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6届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改革年会组织方式,提高了学术年会质量;共举办近200个专题论坛,8000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交流,2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学术演讲,4万多名各界人士参加了活动。创立“学而论道”学术茶座,为社科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展示学术、碰撞思想、增进感情的空间,围绕“严复思想与中国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办福建省鸦片战争170周年论坛、福州船政与近代中国海军史研讨会、海峡两岸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林则徐水利思想研讨会等数十场理论研讨活动,集中展示了全省社科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省内外和海峡两岸学界交流。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评选不断改革创新。开展福建省第八、九、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共受理申报成果4004项。根据省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采取扩大成果申报时限、允许在境外出版的著作参评、社科普及读物实行单列、所有成果实行通讯匿名评审、采用完全回避制度、评委全部由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复评工作全部委托国内权威独立评价机构完成等评审办法,不断推进评奖工作改革创新,三届共评出荣誉奖5项、一等奖80项、二等奖239项、三等奖547项。评奖使社科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充分肯定,极大地调动了社科界参与学术创新的热情。开展福建省第五、六、七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评选活动,34名学风优良、专业成果丰硕的青年专家受到表彰奖励。这项工作对于激励青年社科专家献身社会科学事业产生了重要作用。

《东南学术》办刊水平稳步提升。刊发文章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转载率均居福建省综合性学术期刊前列。刊物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等在内的所有全国性期刊认定和评价体系,平均影响因子进入全国综合性社科期刊前20名。2012年成为我省首批唯一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

(四)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举办了5届“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活动周采取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方式举行。全省共组织了16000多名社科专家参与,共举办社科进基层活动700多场,报告会和讲座600多场,发放各类普及宣传资料90万份,各级新闻媒体对科普周的宣传报道达500多次,直接受众超过400万人次。

认真开展经常性社科普及活动。“东南周末讲坛”影响日益扩大,共举办近300场讲座,听众达6万多人次,受到文化部表彰。出版了《东南周末讲坛选粹》、《社会科学概览》等普及读物,创作了《学人之歌》等歌曲。与省广电集团合作拍摄专题片《八闽学人》70集,并在东南卫视播出。建立了省级社科普及基地35个、市级基地43个,设立了社科普及讲坛38个,进一步营造了学习社会科学、热爱社会科学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社科普及立法。五年来,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社科普及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今天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审议通过《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

(五)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环境,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省社科联紧紧抓住我省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被采纳。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省“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措施保障和政策支持。省委办公厅印发了由省社科联制定的《福建省“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规划》;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社科联建设的意见》;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省社科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社科联建设的意见》。这些重大举措进一步优化了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环境。

省社科联党组高度重视抓好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本领。进一步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荣获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具体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社科联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向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第六届委员会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认真研究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发挥好思想库作用;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促进新思想、新方法、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奋力开拓创新,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联”的优势,以宽广的视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不断提升社科联工作水平;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团结协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仍未受到普遍重视,全省社科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具有原创性的精品力作不多,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会缺乏活力,基层社科联建设进展还不平衡;对社会科学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社科联机关干部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当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努力把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五年,省社科联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省委领导下,团结组织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方向、服从服务大局、发扬学术民主、锐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学会和基层社科联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科学普及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型社科人才不断涌现,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实现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省社科联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认真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集中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要把学习宣传研究讲话精神作为全省社科界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原原本本学习上下功夫,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精读深读、研机析理,深入领会讲话的基本精神。要融会贯通地学习理解,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讲话的内在逻辑和科学体系,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要把学习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学习习总书记当年倡导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一系列精神和作风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方式,持续深入做好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帮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准确、深入理解讲话精神。要继续办好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不断扩大学习宣传的覆盖面。要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宣传阐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改进文风话风,注重运用新颖的视角、鲜活的素材、生动的语言,增强讲话精神宣传阐释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讲话精神深入人心、凝聚人心。

深入推进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省社科规划的导向作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重要平台作用,组织全省社科界精干力量,深入研究讲话所包含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观点,为深化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要深入研究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思想和方略,特别是在闽期间重点推动的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建设、政府效能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树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要对群众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聚理论正能量

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职责所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全省社科界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研究和回答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价值追求和主攻方向,努力推出一批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创造一批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精品。

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九届十一次全会把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今后几年全省的中心工作。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社科界要围绕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改善民生、融合发展,努力保持一个较高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龙头带动促进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蓝色经济,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市场、生态、开放、社会“四个环境”建设,福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措施;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入研究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开放水平,发掘文化资源打造福建文化品牌的政策措施;围绕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入研究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平安福建和法治福建建设,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围绕实施生态省战略,深入研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围绕推动闽台深度融合,深入研究创新对台工作体制机制,健全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机制,深化两岸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交流合作,加快平潭开放开发的政策措施;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研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思路和重大举措等。

切实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拓展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不断完善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实际工作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工作机制,体现社科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社会科学季谈会是省委省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办会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季谈会质量。要围绕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基础资料翔实、分析研究透彻、学理支撑厚实、对策建议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通过季谈会为省领导决策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社科项目成果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接制度,通过认真编发《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成果要报》、撰写提交政协提案、编写社科普及读物、向党政机关提供政策建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途径,积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三)全面提高社科类社团和基层社科联工作能力,为省社科联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学会(研究会、协会)、市县(区)和高校社科联是省社科联的组织基础,是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学会和基层社科联建设,是省社科联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全面加强学会能力建设。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切实增强学会把握正确导向的能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牢固阵地。坚持学会回归学术属性,始终把学术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开放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切实增强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能力,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广泛组织学会会员参与教书育人、普及咨询、科普宣讲、编写读物等活动,切实增强开展社科普及宣传的能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顺应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拓展学会资源配置空间,切实增强学会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努力成为党和政府不可或缺的智库。积极开展学会评估工作,创新管理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完成评估任务。严格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意见》,对达不到活动和管理要求的学会实行有序退出,切实增强学会搞好规范管理的能力,提高学会综合管理水平。重视发挥学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积极搭建有利于学会会员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会员的研究成果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切实增强学会凝聚优秀人才的能力,让更多的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大有可为。鼓励和支持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依照各自《章程》,积极开展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大力提高基层社科联工作水平。深入市、县(区)社科联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争取当地领导对社科工作的支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市、县(区)社科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科联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市、县(区)社科联工作经验交流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探讨,提高工作水平。通过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社科普及宣传周和社科普及讲坛进基层活动,推动市、县(区)社科联工作开展。指导市、县(区)社科联加强学会管理,增强学会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推动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县(市、区)尽快成立社科联,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发挥应有作用。要继续推进高校社科联建设,争取主要本科院校全部成立社科联,充分发挥高校社科联人才荟萃的优势,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快社科规划工作改革步伐,提高社科规划管理科学化水平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对于引导学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整合全省社科研究力量和资源,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增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

改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和管理工作。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我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努力推广先进单位的好做法,发挥全国重点学科、社科研究基地和我省优长学科优势,推动我省申报工作迈上新台阶。适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项目申报工作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项目申报水平和立项率,争取今后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超过500项,大力提高重大、重点项目比重,获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进一步增强我省社科研究实力。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力度,积极推进精品生产,力争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的数量稳步提升,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数量有较大增长,进一步展示我省社科研究的综合实力。

创新省社科规划管理工作。修订《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级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成果质量。加强选题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当前和长远兼顾,突出研究重点,增强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选题规划更加符合学科建设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平等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改进评审制度、创新立项机制,重点扶持有重大创新意义、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研究项目,今后5年拟立项2500项,并进一步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完善后期资助措施,探索购买成果的办法,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建立稳定的扶持机制,扩大青年项目立项规模,继续资助出版青年博士文库,促进青年人才尽快成长。加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把重大项目研究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打造若干支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启动福建学术文化建设工程,更好地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创新成果评估方式,把专家评议、社会反响和实践检验结合起来,增强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估制度,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积极搭建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对接的平台,推动研究与决策实现有效互动,使研究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改进学术活动组织方式,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对于跟踪学术前沿,推进理论创新,动员和组织社科界为我省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办好福建社科界学术年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造福建文化品牌为主要方向,精心组织办好学术年会,引导社科专家聚焦学术经典、关注社会热点、回应民众关切、展现人文情怀,大力倡导和培育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文化和学术精神。组织力量对以往举办的学术论坛进行评估,准确把握各承办单位组织学术理论研讨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术论坛申办评审办法,提高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公正性、科学性。加强对学术论坛策划组织的指导,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有代表性的知名专家参加年会,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努力提升年会的学术品位。鼓励参加年会的专家学者在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进一步扩大学术年会的影响力。通过不懈努力,使学术年会成为社科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

积极策划组织“学而论道”学术茶座。不断拓宽学术思路和视野,精选学术议题,进一步凸显学术茶座的思想内涵、社会效益。采取省社科联组织和各单位申报相结合的办法,拓展组织工作空间,创新活动方式。积极组织学风优良、学术造诣精深的专家参与讨论,达到交流学术思想、激发学术活力、活跃学术氛围、探求学术真谛的目的。

加强对台对外学术交流。加强与台湾相关学术社团、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组织两岸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在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增强文化认同,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创新对外学术交流方式,通过与国外相关组织共同成立学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组织社科界专家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闽讲学等,进一步提升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六)拓展社科普及工作空间,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文化支撑

做好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传播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投身社科普及宣传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科学素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社科普及立法对于提升社科普及工作地位,丰富社科普及资源,推进社科普及工作法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颁布后,要组织全省社科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条例》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增强贯彻《条例》的自觉性。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评论、访谈、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条例》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社会科学的良好环境。要以《条例》为基本遵循,研究制定社科普及工作规划,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实施福建省公民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在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设立社会科学普及研究课题,鼓励专家学者探索我省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规律。开展社科普及示范市、县(区)、乡(镇)建设试点工作,为扩大我省社科普及工作面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发建设八闽社科普及网,运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覆盖全省的社科普及网络。加强社科普及读物建设,策划编辑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继续拍摄电视专题片《八闽学人》,广泛宣传我省著名社科专家的学术贡献和优良学风。按照《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管理办法》,加强各级社科普及基地建设,进一步规划、扶持、指导基地开展经常性社科普及活动。

办好社科普及宣传周等活动。创新普及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完善平台载体,增强实际效果,把社科普及周办成人民群众学习社科知识的盛大节日。继续办好东南周末讲坛和各级社科普及讲坛,进一步扩大受众面。积极开展社科普及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建设社科普及专家队伍,形成社科普及专家库,实现社科普及资源共享。认真总结社科普及工作经验,以典型示范推动社科普及工作深入开展。

(七)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激励机制,促进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精心组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根据省政府《奖励办法》,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和客观、公正的原则,规范评审程序,创新评审手段,强化监督力度,增强评奖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认真总结历届评奖工作经验,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社科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借鉴有益经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提高评奖的科学性。要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追踪学科前沿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应用对策研究,推动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优秀成果在涵养大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为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社科队伍,是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障。福建历史上人才辈出,名家荟萃,涌现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理论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按照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规划,落实培养政策,努力开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把学术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术理论研究汇聚人才,使各类人才做事有平台、创造有机会、发展有空间。要认真组织开展福建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评选工作,完善评选标准,加大培养力度,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活力,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积聚强大力量。

持续扩大《东南学术》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功能,切实提高办刊水平,培育和树立刊物公信力。以提高刊物学术质量为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办刊为依托,以坚持打造特色栏目为支撑,走内涵式、开放式发展之路。建立严格匿名评审制度和刊物内部多层级审稿制度,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基本建成包含投审稿、反学术不端、过刊发布等系统的期刊数字化运行平台。突出东南特色,关注学术前沿,逐步向中英文双语种国际化刊物发展。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懂理论、通学术的高素质编辑队伍,提高编辑学术甄别能力和稿件处理能力,发挥刊物在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及成果展示中的导向作用。

(八)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全省社科界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省社科联是省委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履行好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等职能,认真倾听、积极反映社科界的诉求和愿望,维护好社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学术氛围,不断增强社科界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要切实加强省社科联机关建设,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深入开展机关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破解难题和开拓新局面的能力。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认真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社科工作者,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尽心尽力为全省社科界服务,把省社科联建设成为富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温馨温暖之家。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新号角。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书写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