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长乐区社科联 >> 重要精神 >> 重要精神 >> 正文

习近平:搞好学习实践活动 为做好“三保”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http://www.clskl.com 2014-06-19 11:31:25 来源:河南日报【字号

3314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调研。他强调,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他称赞中原大地发生了可喜变化,有不少工作在全国处于前列,发展活力强劲,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对于河南这片热土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明显成绩,他感到很欣慰、很振奋。

习近平和随行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何毅亭,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等分别陪同下,先后来到洛阳、开封、郑州、新乡等地,深入企业车间,来到田间地头,走进大学校园、城市社区,参观焦裕禄纪念园,谈政治,看经济,察民情,论发展,同广大干部、职工、学生、农民亲切交谈、座谈,实地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河南省干部座谈会。会上,省委书记徐光春汇报了河南省工作情况,许昌市委书记毛万春、长垣县委书记刘森、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许继集团董事长王纪年先后发言,分别介绍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三保”目标、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随后,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习近平首先指出,通过这几天的调研,真切感受了河南这片热土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明显进步。

习近平说,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近年来不少工作在全国处于前列。这次调研,直观感受了河南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很欣慰,也很振奋。第一,河南这些年变化显著。从经济总量上看,河南的规模在全国排第五,增速在全国比较高,经济增长不再是量的点滴积累,而是量的规模化扩张,发展的边际效应大大提升,人均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快速赶超期。河南的城镇面貌也发生了大变化。省会郑州高楼林立、商贸繁荣,洛阳、开封都展示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形象,中原城市群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河南的交通越来越发达,知名产品越来越多,兰考、刘庄等老典型焕发了青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二,河南的发展活力强劲。主要体现在:一是走出了一条不削弱农业的工业化道路。河南坚持把工业化作为加快中原崛起的“牛鼻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逐渐形成,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找准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使河南在保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基础上,成为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和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即使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突破1万亿元,增长30.7%。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第三,河南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很好。河南到处是谈改革、谈发展,到处是谈跨越、谈崛起,到处是谈迎难而上、谈应对之策。这种追求和奋进的精神状态,来自于河南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认同,来自于河南各级党委的正确引导和精心培育。河南去年组织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在全省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开辟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新境界,打开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视野,营造了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新环境,为推动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中原崛起集聚了新的精神动力。省委领导班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带领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不断取得新的工作成绩。中央对河南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习近平强调,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还在向纵深发展,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正在加深。河南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第一,坚定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深刻指出,挑战确实严峻,机遇依然存在。这一重大判断,为我们把握大势、科学决策指明了方向。就河南来说,你们分析金融危机对河南的影响呈现“来得迟、走得慢、影响深”的特点,比较客观。这场危机给河南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危机的影响从产业链末端向上游逐步传导,问题最终将集中沉淀和反映到能源原材料产业上来,河南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较大,会受到比较直接的冲击;二是河南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总体上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三是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这对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来说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同时,河南在这场危机中也面临不少机遇: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产业转移、要素流动的大趋势仍在深入发展,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市场潜力大,生产力要素供给总体充裕,支撑发展的基本条件较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使河南区位、市场、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河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市场主体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河南提出的应对危机要正确处理“八个关系”、着力打好“六大硬仗”,是切实可行的。希望河南既看到困难挑战、又看到有利条件,既看到外部压力、又看到自身优势,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困难,不断开拓科学发展新境界。第二,着力抓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保增长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保增长,不等于单纯保GDP的增长,更不是保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增长,而是保立足于科学发展的增长,保既算经济账又算资源账、环境账的增长,保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和统一的增长。河南发展任务重,只有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才能改善社会预期和增强发展信心,才能为解决诸多困难和矛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越是加大力度保增长,越要重视质量和效益,越要把保增长的目标建立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第三,切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稳定是我们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着力保增长的同时,切实抓好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在保民生方面,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是要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等,也是当前保民生的重要工作。在保稳定方面,当前要双管齐下,既抓好物质方面的工作,又抓好精神层面的工作,通过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疏导情绪,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河南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应对危机中不断赢得工作主动、开创工作新业绩。

习近平强调,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扎实搞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习近平指出,河南的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明显,第二批借鉴第一批的经验,在组织实施上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出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上有新提高,解决问题、完善机制上有新突破,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上有新进展,应对危机、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效,改善民生、和谐稳定上有新气象,强化基础、创新党建上有新推进。通过调研,感到河南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准备是充分的,氛围是浓厚的,开局是顺利的。希望你们一鼓作气,善始善终地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第一,扎实抓好理论武装和解放思想这个基础环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在理论武装,深化靠解放思想。要把抓好理论武装、抓好解放思想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和贯穿始终的重要任务。抓理论武装,要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解放思想,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来进行,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二,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推动作用。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切实做到谋划部署向群众问计,请群众献策;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请群众直言;分析检查请群众评议,让群众参与;整改落实向群众负责,让群众监督;活动成效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检验。第三,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彰显实践特色。体现实践特色,重在立足实践、服务实践、跟踪实践,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查找和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区别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情况,明确查找和解决问题的重点,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第四,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要把解决突出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入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第五,全面加强对活动的检查指导。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多、人数多、领域多、范围广,指导检查的任务繁重。要全面加强对活动的指导检查,特别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指导检查,推动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平衡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指出,河南党建工作有好的基础,有不少新鲜经验。希望河南结合新的实际,认真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如何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等重大问题,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第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弘扬良好作风。当前要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等党的优良作风。第二,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增强县委书记综合能力。要进一步规范县委书记人选应当具备的资格和基本条件,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和程序搞好县委书记的任用和配备,切实加强县委书记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监督,积极营造有利于县委书记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机制,保持县委书记任期内的基本稳定。要在实践中特别是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的实践中锻炼、提高和考察、选拔县委书记。希望河南结合实际,更好地发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在全省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中的示范教育作用,引导县委书记见贤思齐,自觉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在县委书记的培养、选拔、管理上积极探索出新的经验来。第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越是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是发展遇到重大困难,越是工作面临复杂矛盾,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往往越大。河南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要着眼于建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强化育人措施,拓宽选人视野,搞好知识能力培训,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成长进步环境。河南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宽量大,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整个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致富农民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把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等作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城乡党建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城乡党建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

在座谈会结束时,徐光春就贯彻落实习近平副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作了讲话。他说,习近平副主席对河南的工作非常关心、非常支持,在河南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刻,亲临河南视察指导工作,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讲了十分重要的意见,这是对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极大鼓舞、激励和帮助。我们要围绕“五个一”,认真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副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弘扬一种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习近平副主席就新时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河南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要继承焦裕禄遗志、弘扬焦裕禄精神,做到焦裕禄精神永不丢,以焦裕禄精神推动工作。二是突出一个中心,就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中心,刚才习近平副主席就这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全力应对危机、渡过经济难关。三是搞好一个活动,就是要顺利推进、扎实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学习实践活动来推动我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促进发展,通过应对危机、战胜困难、促进发展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四是要抓好一个建设,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习近平副主席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抓住了突出问题。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贯彻改革创新精神,体现科学发展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是要开创一个局面,就是要在当前十分困难的形势下,努力开创实现新跨越、推动新崛起的新局面,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记者平萍)

 

��C ���_� h�� 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推进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十三)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光电、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冶金、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的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福州、厦门软件园,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产业,培育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吸引台湾企业乃至世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吸引台湾企业到海峡西岸经济区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积极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十五)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沿海港口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业项目布局的备选基地,合理布局发展临港工业。以厦门湾、湄洲湾等为依托,建设以石化、船舶修造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广名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水产品加工基地。加快渔港建设。加强海上通航和救援合作,推动建立海上救援协作机制,完善台湾海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海洋药品、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形成若干以港湾为依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密集区。

五、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

(十六)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发挥发展基础较好、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等有利条件,把海峡西岸沿海具备条件的地区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提高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在山区贯彻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域,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创新管理体制,强化陆海统筹、山海联动,优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十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协调,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统筹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的发展,加快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机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制度、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金等对农村的支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十八)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少数民族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这些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和特色资源深加工水平,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大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沿海对山区对口帮扶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福建山区转移,促进这些地区加快发展。

(十九)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加强福建与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等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跨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规划布局和协同建设,畅通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与腹地的通道。加强电子、机械、旅游、物流等产业的对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对接走廊。加强市场开发,建设区域共同市场,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障碍流动。统筹协调区域内对台交流合作的功能分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对接能力。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二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出发,围绕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需要,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外贸、港口、社会管理等领域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

(二十一)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积极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的国家级开发区扩区、调整区位和省级开发区升级,拓展开发区的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积极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支持在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密集地区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实行统一的土地、税收政策,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

(二十二)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大力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扩大对台进出口贸易。鼓励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进口。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积极推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等业务。

(二十三)深化与港澳侨合作。充分利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机制,进一步提升闽港澳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港澳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更多的港澳金融机构到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投资参股,支持符合条件的福建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利用香港的融资渠道和营销网络,积极开展联合招商,推动福建企业到香港设立营销中心、运营中心,扩大对港贸易和转口贸易。加强福建与港澳的物流业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网络。加强闽港澳旅游合作,推动旅游线路对接延伸。充分发挥福建海外华侨华人众多、爱国爱乡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平台作用,积极引进侨智,大力吸引海外侨胞来闽投资,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十四)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抓紧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加强人的能力素质建设,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调整高校学科设置,加快培养经济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建立起与两岸产业对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支持开展两岸校际合作、职业培训、资格考试和认证、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试点工作。健全人才政策体系,鼓励台湾科技、教育等领域人才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创业,形成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风尚。

(二十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着力培育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努力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

(二十六)着力改善民生。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重点放在农村,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结构,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革劳动和就业管理体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区域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特别要关注对困难台胞台属的救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八、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十七)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引进台湾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积极推进和支持重点台资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重点行业废弃物再利用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建立淘汰补偿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二十八)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地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强森林资源的抚育更新,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健全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闽江、九龙江等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办法,推动龙岩、汕头、潮州建立汀江(韩江)流域治理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保护。

(二十九)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加强污染治理、监测和监管。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县、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强台湾海峡海域、重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沿岸乡镇垃圾集中处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提高流域水环境质量。推进主要江河水源地、严重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与生态重建。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切实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实施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抢救性保护、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强制性保护、生态环境良好区和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性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严格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

九、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三十)加强统筹协调。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工作方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从自身职能出发,抓紧制定细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将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规划指导。由发展改革委会同福建省及相关地区,商有关部门抓紧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与其它规划和相关政策的衔接。

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都要加大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适当降低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投资比例,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专项补助。对具有全国或区际意义、有助于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竞争力的项目,在项目布点与审批、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十一)赋予对台先行先试政策。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中央对台工作总体方针政策为指导,在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框架下,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要求,允许在对台经贸、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与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取得经验。

支持扩大两岸经贸合作。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鼓励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允许国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落地,加快台商投资项目审批。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双向投资,对赴台投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和核准节奏。在两岸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机制过程中,允许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台湾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先行试验,适当增加对台合作的用地指标。设立对台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台湾农业技术、新品种推广中心,增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扩大“区港联动”政策覆盖范围,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积极推动建立两岸金融业监管合作机制,在此机制下,优先批准台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福建金融企业,支持设立两岸合资的海峡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两岸货币双向兑换范围,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支持两岸交流交往。把福建沿海机场、港口等作为两岸直接“三通”的首选地。适时增加福建沿海港口为对台海上货运直航口岸。推动福建机场与台湾实现空中直航,增加航班、航线。支持福建作为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支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适时扩大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湾旅游。支持福建试行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包括为台湾本岛居民办理来往大陆通行证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证件等。进一步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事务重要协商地的作用。
  支持平台载体建设。适时推进厦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支持继续办好涉台重大经贸文化活动。推动妈祖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建设一批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

(三十二)强化组织实施。福建省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与两岸经济交流比较密切的浙南、粤东、赣东南地区以及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也要予以积极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支持配合本意见的实施,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务院
                            二○○九年五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