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 长乐区社科联 >> 社科视点 >> 正文

“中国梦”回应了哪些重要问题

http://www.clskl.com 2014-05-21 12:45:13 来源:中国青年报【字号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当选国家主席之后的就职宣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中国梦”。现在,“中国梦”已成为全党上下、全国人民热烈讨论的话题,甚至国外媒体也广泛关注“中国梦”如何与“世界梦”相连。

“中国梦”事实上是一种深刻政治理论的通俗表达,也正因为其通俗性,可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

近代以来的“中国梦”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走入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各界仁人志士、团体纷纷为“救亡”而努力。“中国梦”一度是实现民族解放的梦。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完成了基本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 “中国梦”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为经验以及教条主义思路,中国曾走了一些弯路,交了一笔很贵的学费。这反而让执政党深刻认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改革开放。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各类所有制经济,这在经济层面上完成了现代国家的顶层设计。此后,国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顺利完成总体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中国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民族复兴大业更进了一步。

而社会高速发展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需要解决,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而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当前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梦”

邓小平同志当年给中国未来确定了“三步走战略”,提出“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00年,我们已经建成总体的小康社会,2020年,我们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这个过程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建成更加民主、文明的社会。新一届党中央集体不仅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而且还要引领人民继续向前。

所以,从历史任务的角度来说,“中国梦”的提出,试图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层次:一是如何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二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怎么走。习近平同志用“两个100年”来概括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任务:一个是到建党10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个是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中等发达国家。那么,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背景是什么?就是全社会各方面事业向现代化的转型。

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总书记多次提及“责任”这个词。“政治责任”本身就是封建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时出现的全新政治概念。因为现代国家的政府是民选政府,“权为民所赋”,必须承担对民众的政治责任,要通过保障民众的基本人权,改善民生,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随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总书记又阐释了“中国梦”,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是为了什么呢?习总书记在当选国家主席之后,进一步阐释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是对“政治责任”的具体回答。

三个“共同享有”事实上指出了执政党和政府本身要朝向现代化转型,转型的衡量标准就是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这是执政党和政府对自身转型的宣言。而当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当少数人已经富裕起来,就必须要让多数人富裕起来。人民的梦在这样的时代,就是希望能够实现从“国富民强”向“民富国强”的历史转变。也就是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以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共同体。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中国梦”的载体是中国道路。从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到新中国之后开启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朝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路走来,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人民的梦也有载体,那就是更加殷实、民主、法治、自由的社会共同体。

在经济层面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在政治层面上,推动执政党和政府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丰富政治责任的内涵。在社会层面上,就是要鼓励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建立幸福社区,让人民群众有社会归属感。在环境建设方面,要发展低碳、环保、宜居的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中国梦”

这是发达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都曾遇到的历史问题。德国在20世纪初,经济总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也面临如何完成现代化转型问题。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他希望用新教伦理来凝聚德国社会继续现代化转型的力量。但是,德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办了,结果经济成果毁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之中。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持续的经济发展之后,也面临社会转型问题。全面小康社会只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

很多人都曾讨论“美国梦”。电影《海上钢琴师》开头部分,有这样一个画面:当邮轮上的人远远看到自由女神像并高喊“America(美国)”的时候,所有人都起身欢呼雀跃起来,不断向自由女神像挥手致意。自由女神像左手拿着象征法治的法典,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寓意这是一个自由的法治国家,在向往那里的人看来,那里有实现个人梦想的机会。“美国梦”是从“5月花号”上开始形成的“移民者的梦”,以很多底层成功人士的传奇故事作为构筑“美国梦”的元素。

“中国梦”显然更具超越性。首先,“中国梦”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其次,“中国梦”不仅仅强调人的机会平等,而且还强调人的发展。《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明确表达了这一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显然,“中国梦”包含自由和发展两个要素,在范畴上涵盖了每一个中国人。所以,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现代化。这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历史任务和中国道路,即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国家。就是让社会事业全面现代化,最终体现为人的现代化;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一切围绕对人民的责任、围绕人民的要求,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国家、社会和人民共同进步。

    “中国梦”既是每一个时代历史任务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的体现,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求不同,愿望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梦”是动态发展的,这就要求全党同志,不能躺在一时的功劳簿上或者裹足不前,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人民的梦”。